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年假多、可认股、文化好,投行员工:给我一大笔钱,我也不可能离开金融业

http://zige.eol.cn  来源:高顿财经  作者:  2017-05-04    

财会类 金融类 医药类 建造类

  我们对金融界人士都有一样的看法,西装笔挺,天天跟钱打交道,他们聪明、智慧,不少人是世界名校毕业生或CFA持证人,他们从不缺钱,也不担心没钱,他们买东西不关心价位,只担心逼格,他们出入都在最好的酒店,连身边的女生都比一般人漂亮。

  进入投行前对每周工作100个小时似乎没什么感觉,还很兴奋地想挑战一下,当加班成为常态,出差变成负担,你很容易崩溃。所以,很少看到夸奖投行工作的文章,反而吐槽投行工作压力大,精神紧张,跳槽、转行的人一大堆。

  不过,有人可能不会这么想,金融之所以成为人人羡慕的行业,一定有它的魅力。黑石投资集团前MD道出了其中的秘密,为什么你不会离开金融业。

  金钱从来不是转行的主要原因

  如果没有很好的薪水待遇,你会选择进投行吗?当然不,也许你费尽心思进入投行只是因为高薪,但是如果你想着离开的话,那么金钱的作用就没有那么明显了。

  高薪意味着高门槛,更意味着天然的优越感,仔细看下投行精英背后的光环,一定是金钱的颜色。投行的薪酬体系比较特别,奖金浮动,并且占据了你整个薪水的很重要的比例,甚至可能是100%。

  有人好奇投行的薪水究竟有多高,这只有领薪水的和发薪水的人才知道,一般人只能预测和估算。可以肯定的是,投行人几乎从来不缺钱,但是他们恐惧资产缩水,就像恐惧死亡一样。

  正在热播的美剧《Silicon Valley》中,拥有12亿资产的投资人,缩水2亿多便痛苦不堪,只因他

  再也不是10亿美元富翁了。黑石集团前MD也承认了这点,当他银行账户的数字开始减少的时候,便让他觉得很可怕。这也正是每一个转行的金融工作者,都有尝试再次回归的欲望。

  升迁不难,爬上领导层并非不可能

  金融行业的晋升机制有一个严格的制度,根据你的职位、资历来决定你的话语权,所以投行里经常看到28岁的工作两年的analyst,可能要接受一个26岁的associate的领导。

  在投行,即便是天才,也要按照一层一层往上爬,毕竟金融行业更看中工作经验而不是年纪大小,所以,入行越早越快乐。

  内部人士介绍,美国很多金融公司,如果你的工作时间超过10年,当你提出辞职以后,总裁或者合伙人会亲自挽留,这在其他行业很难见到。换句话说,只要你能坚持,早晚可以进入公司管理层,甚至成为合伙人。

  客户与员工并重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不是最重要的,但一定是唯一的。在职场,主管与员工之间友善、开放的氛围,使员工的忠诚度和满意度维持在最高点。

  致力于打造“以客户为中心”的企业文化并没错,同时能够照顾到员工体验的公司才值得赞颂。从这个角度来讲,金融行业一定是最好的。要知道,在一个什么样的公司,跟什么样的员工共事,决定了你工作爽还是不爽。

  有人说金融工作的特殊性,培养了从业者拜金的毛病,但是,哪个行业不喜欢钱呢?还有人说金融人爱出轨,但是,哪个男人不喜欢美女呢?说这些话的人明明就是嫉妒嘛,这些所谓的“缺点”文化,根本不足以站在一个行业、一个公司的高度去判断。

  单拿人人诟病的加班来讲,投行加班严重,但是报酬给足,出差很多,但是五星级酒店好住,这总比那些用鸡汤洗脑、用劝退威胁你加班的企业好的多得多。

  很少有人愚蠢到要离开曾经如此努,且有很高进入门槛的行业

  有研究表明,员工选择离开投行,一般会纠结1年以上,毕竟为了进入投行或者其他行业,奋斗了很多,名校也读了,CFA证书也考了,现有的工作机会来之不易,没有人会傻到轻易放弃。不幸的是,你所选择的几乎任何其他工作都不会像投行那样竞争激烈,但薪酬水平也会远不如投行那样优厚。

  全球范围内对整个金融界的标签化和神话化造就了一个词:逼格。以前相亲最好用的话是我在国企工作,现在是“我来自高盛”。

  金融人穿着Armani西服、拖着Tumi的拉杆箱,行李包装着高顿CFA教材,坐在机场VIP休息室里,用最新款的苹果电脑给客户回邮件,文件全是英文,用汉语你就输了。

  就是这样的神话激起了人们的向往,也成功将金融行业推向“大学生最喜欢的行业”排行榜榜首。总之,当你觉得不太可能有工作比投行更令你不爽的时候,你的媒体业朋友可能会告诉你:“我也很难熬啊。”

  ▎本文作者M先生,来源高顿。原创文章,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高顿。

分享到 更多

收藏此页     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教师资格课程随意学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内容推荐
财会类
eol.cn简介 | 联系方式 | 网站声明 | 京ICP证140769号 | 京ICP备12045350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236号
版权所有 北京中教双元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EOL Corporation
Mail to: webmaster@e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