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18年如何备考cma考试?cma学习方法分享

http://zige.eol.cn  来源:优财官网  作者:  2018-04-19    

财会类 金融类 医药类 建造类
  CMA是新一代财务管理者的国际财务认证,含金量高、实践性强,得到了财政部、国资委、商务部的一致推荐,也吸引了无数财务人报考。2018年7月CMA中文考试已经开始报考,那么怎么备考才能顺利通通过CMA考试呢?有什么学习方法?一起跟着优财CMA小编来了解下。
 
2018年如何备考cma考试?cma学习方法分享
 
  第一、合理规划时间
 
  对于上班族来讲,如果能保持正常的上班时间,那么下班后就可以保证能有1~2个小时的学习时间。如果是在考前的冲刺阶段,那么投入时间至少在1.5小时以上。
 
  对于大学生来讲,除了正常的上课外,就有较充足的备考时间了。寒假暑假就要很好的利用起来,可以报名参加优财网课,跟着课程学习,有老师实时为你解答疑问,讲授做题方法。这是一个很好的备考方式。
 
  大部分考生都是花1~2个月左右的时间,把教材的整个知识系统摸透。怎么才能完全了解,就需要你反复的记忆,花时间去梳理。CMA的一整套管理会计知识系统是比较庞杂的,大知识点嵌套小知识点,小知识点又散落着一些知识盲点。当然在学习知识点时再多想想怎么运用,或者怎么和工作的经验结合起来,这样学习起来就会有意思多了。而当知识点的学习开始变得有趣起来之后,做题也就没那么痛苦了。
 
  第二、分科复习
 
  分科复习时,一定要充分了解CMA新考纲,新考纲内容很重要。比如这次的P1考试新增了美国会计准则的内容,针对新考纲就出了很多计算题,如果不了解或者备考时准备的不充分就会吃大亏。针对大纲新增加的内容一定要反复练习,不仅要理解概念,更要能掌握其核心内容。
 
  P2主要是决策方面,必须要掌握重点和难点。考生要充分了解长期决策和短期决策的区别于练习,因为长期决策是难点,选择题中的计算题也比较多,所以一定要了解考试中的重点和难点,然后平时多加练习。
 
  第三、教材为主,习题为辅
 
  考试是以教材为前提的,所以看懂看透教材非常重要,平时一定要多看几遍教材。有些考生考的是英文版CMA,看英文教材的时候可能会有些吃力,建议大家不要焦虑,放慢速度并努力去熟记一些专业术语,阅读速度可以慢慢提升。熟读几遍教材后,大家就可以练习题目了,也可以看完一章配以练习做。做题可以检测我们对教材知识点掌握得是否足够,发现不足可以针对掌握不好的知识点继续复习,多次循环往复,我们对于知识点的掌握就会变得更透彻。
 
  第四、多做题库
 
  在冲刺CMA考试的最后阶段,可以通过多做题库来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从而进行针对性的复习。多做题库不是说什么题都做,搞题海战术,相反,而是要多做典型的题库,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优财为学员们提供了历年的CMA真题样题库、历届优财考生的错题库等,帮助学员强化记忆。通过它们,大家就能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还能有效提升自己的做题速度。
 
  第五、充分利用掌中宝
 
  掌中宝是优财推出的快速记忆的冲刺工具,它短小精悍,便于携带,学员可以随时随地拿出来记忆和背诵。CMA是财务认证,考试内容涉及了很多的图表、公式、计算,而掌中宝则涵盖了所有的相关内容。因此,要想通过CMA考试,掌中宝绝对是提分利器。

  第六、提高答题速度
 
  任何学科都有技巧可言,CMA更是如此。比如在应对选择题的时候,大家就可以充分利用扫三遍法、逻辑法、排除法、分析法等技巧,不仅可以保证正确率,还可以有效提升做题速度,一举多得。大家在做论述题的时候也需要技巧,比如仔细审题,了解清楚考察点,注意逻辑清晰、段落分明、字迹工整等,一定要确保所答即所问。
 
  论述题在考试中非常重要,一定要足够重视,最后一个月时间除了复习做过的选择题外,另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背论述题,论述题做的时候一定要有方法,不能做一道扔一道,那就没效果了,做的时候要随时总结,把所有论述题考到的点都记录并总结出来,随时利用碎片时间来背,内控这一章的内容大部分都是在论述题中背的。
 
  以上就是小编根据一些优财CMA高分学员总结的学习方法,希望能够帮到各位考生。
 
  申明:本文由CMA培训专家-优财整理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享到 更多

收藏此页     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教师资格课程随意学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内容推荐
财会类
eol.cn简介 | 联系方式 | 网站声明 | 京ICP证140769号 | 京ICP备12045350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236号
版权所有 北京中教双元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EOL Corporation
Mail to: webmaster@e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