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李开复说:这些职业,未来可能“撑”不了多久了

http://zige.eol.cn  来源:高顿财经  作者:  2017-05-16    

财会类 金融类 医药类 建造类

  未来,人类将有50%的工作,将会被人工智能替代……

  《奇葩大会》上,李开复这样的一句话,让当时现场无数的听众,都倒吸一口凉气。

  而这并不是危言耸听,目前,已经初见端倪。

  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今年3月发布了“英国经济前景”研究报告。报告中指出:

  未来15年,美国将有38%的工作岗位或被被机器人和人工智能取代;德国和英国也会有35%和30%的工作岗位被机器人替换;日本有21%的工作岗位面临这样的可能;

  与此同时,英国零售和批发行业中有225万个工作岗位或将消失;制造行业中,则有超过120万个工作岗位面临被自动化取代的危机;行政管理及支援服务领域中,大概有110万个工作岗位处于高危状态。

  这意味着,人工智能会在未来掀起一番“腥风血雨”,所有行业都会被它所颠覆,很多职业都会随之消逝。

  那该如何判断,目前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是否属于“被替代”的行列呢?

  不妨用李开复的“五秒准则”测试一下:五秒内,能不能为你工作中需要思考、决策的问题作出最终的决定?如果,答案是“能”,那么这份工作的“危险系数”则较高。

  但就目前而言,在这一场“变革”中,“首当其冲”的会是这些职业:

  1

  基层会计

  更准确地说,是会计核算。

  会计核算的规则统一,重复度很高,如果在运算逻辑上设定好记账准则,则可通过计算机程序自动做账。标准化的流程,完全可以把会计分录的编制规则制定好,通过系统,处理完账务。

  而目前,技术上已经实现,部分大所已经付诸实践。

  2

  记者

  早在2014年,美联社就把部分的财报季撰稿任务交给了机器人——WordSmith“文字匠”。而事实表明,文字匠在数量上,远超老记者。

  而目前互联网的出现,让纸媒的生存空间不断被压缩,记者的地位“岌岌可危”。

  3

  司机

  未来,终将是“无人驾驶”的天下。到那时不再需要担心,会出现这样的状况:来到异地,寻找的地方太过偏僻,司机完全没有概念。而未来“智能司机”会解决你所有的难题。

  虽然你肉眼看不见他,他只是内嵌在车载智能系统中,但却能迅速为你找到路线,送到目的地。目前谷歌的无人驾驶汽车使用的就是这个原理。

  4

  银行柜员

  商业周刊中文网曾发文称:

  未来十年,中国大陆80%的现金使用都会成为“过去”。网银和移动支付,将成为无法阻挡的大势;未来二十年,金融领域将会掀起一番互联网革命,中小银行如果不把前台业务外包出去,将难以为继。

  5

  客服

  人工智能能够“掌握”、“牢记”所有的产品信息,包括对客户提出的一些专业问题进行深层次解答。比如今很多的专业“客户”人员表现得都要专业。例如苹果公司的Siri技术,目前已经适用于智能手机和车载系统里。

  当然,这还只是很少的一部分。其他,例如一些基础的助理、保安、家政等工作,都很有可能被人工智能所取代。

  不过,李开复同时也提到,某些职业短期内想要被取代,还有相当大的难度,更多的,只是进行一定程度的“转换”:

  1、医生——机器的翻译者:虽然说,按照现如今的医疗水平,机器的精准完全可以超过资深的医生。但医生的地位,并不会因此被撼动,医生将转型成为机器的翻译者。医患之间的相处,那种爱和鼓励,也是治疗的一部分,这是冰冷的机器永远无法做到的。

  2、会计——管理分析综合财务人:对财务领域来说,危机感最大的,莫过于一直从事机械核算工作的财务人。在未来,财务共享中心是公司账务处理的大势所趋。票据传递等都可以通过建立电子档案、电子发票等来完成。而对人的要求上,则需要往管理会计等综合性人才转型,这也推动了近两年来CMA、ACCA GBS等证书一直大热,部分公司集中组织财务去高顿培训,甚至一度高超注会的直接原因。人员分工只会越来越细,对人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黏性化”。

  就目前看来,一些具备“人情味”的职业,在未来被取代的风险是最低的。像医生、护士、教师、机械工程师、设计师、化妆师、心理学家、考古学家等。

  在未来,想要不被时代所抛弃,只能精益求精,寻求自我提升。这样才能在挑战到来之时,轻松应战。

  ▎本文作者:温言,高顿财经签约作者,ACCA持证人,留英海归一枚,待过“四大”,混过500强。擅写各类职场故事,从真人、真事中,品味人生百态。本文为原创文章,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高顿。

分享到 更多

收藏此页     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教师资格课程随意学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内容推荐
财会类
eol.cn简介 | 联系方式 | 网站声明 | 京ICP证140769号 | 京ICP备12045350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236号
版权所有 北京中教双元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EOL Corporation
Mail to: webmaster@e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