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金融人才五条标准 你有几条

http://zige.eol.cn  来源:高顿财经  作者:  2018-06-08    

财会类 金融类 医药类 建造类
  随着我国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金融领域深化开放,国内外金融行业竞争日趋激烈。我国有必要加强对金融行业的监管力度与范围、加强对金融行业创新人才的培养力度,顺应金融领域的时代发展变化。
 
  学校,作为人才的摇篮,是培养金融人才的重要场所。在我国,开办金融学专业的高校数量众多,据数据显示全国共有374所高校在本科开办了金融学专业,2016年的毕业生规模已经达到大约7万人左右。且近两年毕业生数目呈逐年上涨趋势。
 
  但数量多不代表质量达标。我国现在面临着高水平金融人才供需不平衡的现状,高水平金融人才目前需求量依然巨大但供给还没有跟上来。例如,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上海,在金融领域“十三五”规划中就提出,到2020年时上海金融从业人员预计将达到45万人左右,拥有特许金融分析师、注册会计师等认证证书人数达到3.5万。然后,就特许特许金融分析师,CFA持证人一项,我国大陆地区仅仅只有4000多人持证,距离目标数还差的很多。
 
  针对高校高水平金融人才培养方向,华东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部教授吴信如说到,“金融人才的培养应有五条标准:扎实的经济学基础;完备的金融专业知识;敏锐的现实洞察力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较强的数学功底,包括数理建模和统计分析能力;过硬的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
 
  可以看出,要想成为合格的、符合未来发展的高水平金融人才,不仅要建立完整的金融专业知识体系打下坚实基础,还不能仅仅做到“纸上谈兵”,需要具备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突出实践能力。
 
  另外,经济全球一体化不断深化,金融行业之间的竞争早就从国内拓展到了全世界范围内,过硬的英语能力也早就成为高端金融人才的标配。近几年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高科技的快速发展也使得金融领域出现了“金融+科技”的景象,对于未来的高水平金融人才,一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也成为必需品。
 
  上海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将CFA持证人列入紧缺高端金融人才,未来几年大力发展培养方向,正是因为CFA持证人是符合这五条的高水平金融人才。
 
  1、经济学相关知识是CFA考试其中一个重要模块。不难看出CFA协会对于金融人才需要具备扎实的经济学基础的努力。经济学和金融学当然有所不同,但两者又相辅相成。扎实的经济学基础可以帮助金融人在解决问题时有更加严谨的理论依据。
 
  2、完备的金融专业知识。CFA考试包含十大模块知识点,在学习的过程中,各个知识点相互连接形成一个完整的金融知识体系。并且每年会根据金融行业的时代发展,加入新的考试内容,确保CFA考试的时效性、时代性。高顿财经CFA研究中心的冯主任表示,2019年将Fintech加入到考试内容中正是CFA考试紧跟时代潮流的一个表现。
 
  3、现实观察力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CFA考试不仅在考试内容当中加入了对于实际业务的考察,再顺利通过一至三级考试后,还必须具备四年的相关工作经验才可以成为一名正式的CFA持证人。不脱离实际、不只专注于理论知识是CFA考试的重要特色。
 
  4、较强的数学功底。这点不必多说,想顺利通过三次难度不断增强的考试,没有较强的数学功底是不可能的。所以,想考过CFA,数学能力是重点。
 
  5、过硬的外语和计算机能力。CFA采用全英文考卷全球统考,没有过硬的英文能力不要说答题就连审题都有困难。相信当你顺利拿下三级考试,你的英文水平必然会突飞猛进。CFA协会看到,“金融+科技”复合型金融人才是未来发展的方向,在2019年6月中加入了对于这方面知识的考察,督促金融人士需要持续不断的进步、学习新知识新技能。
 
  金融行业是许多人向往的地方,想进去没那么容易,但被淘汰却很容易。如果你已经具备这五条,恭喜你,已经属于金融人才的行列。如果你还没有具备,加快速度补齐短板,确保在金融浪潮中守住自己的领地。
 
 
  此文作者Sunnysun,来自高顿。原创文章,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来自高顿。
 
  文章来源:高顿财经

分享到 更多

收藏此页     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教师资格课程随意学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内容推荐
财会类
eol.cn简介 | 联系方式 | 网站声明 | 京ICP证140769号 | 京ICP备12045350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236号
版权所有 北京中教双元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EOL Corporation
Mail to: webmaster@e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