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中级统计师经济学基础知识章节知识点5

2013-04-11 09:42
关注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公众号

  第二节 市场失灵
  只有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中以及一系列假定条件下,才能实现经济的一般均衡的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在现实生活中,通常并不具备这些条件,因此自由市场对资源的配置缺乏经济效率,即出现了市场失灵。市场失灵可以理解为这样一种现象,即个人对自我利益的追求导致了对社会而言并不合意的结果。
  导致市场失灵的主要原因包括外部性、垄断、公共物品和信息不充分。
  一、外部性
  外部性是指这样一种特性:市场主体的活动对社会其他成员造成影响,而这种影响却没有计人市场交易的价格和成本之中。外部性有正负之分。
  (一)正的外部性。当市场主体的活动对其他成员的影响为正面影响,即其他成员从中获得好处时,这种活动导致的外部性称为“正外部性”。
  例如,某人在自己的房屋前面种植了一个美丽的小花园,那么其左邻右舍都能欣赏到这份美景,甚至还可能提高临近房屋的市场价格,从而使得邻居享受实际的经济利益,但是邻居并没有为自己所享受的好处而向此人付费。因此,此人承担的私人成本高于外部的社会成本,而其收益低于外部的社会收益,此即为正外部性的特征。
  (二)负的外部性。当市场主体的活动对其他成员的影响为负面影响,即其他成员因此而受到损失时,这种活动导致的外部性称为“负外部性”或“外部不经济”。例如,上游的工厂在生产过程中排放污水,污染了河水,使下游的企业和居民必须付出额外的费用来获取清洁水源,但是上游污染水源的人并不因此向下游的企业和居民付费。因此,该成员承担的私人成本低于外部的社会成本,而其收益高于外部的社会收益,此即为负外部性的特征 外部性使经济中的资源配置发生扭曲,使生产者的私人成本偏离社会成本,或者使对商品的社会需求偏离私人需求,这对于社会福利的最大化是不利的,见图2-1。
  
  在图2—1(1)中,由于正外部性的作用,市场主体的私人需求小于社会需求,导致实际的市场均衡点EP偏离理想的市场均衡点Es,其后果是实际的均衡价格Pp低于理想的均衡价格Ps,同时实际的均衡数量Qp低于理想的均衡数量Qs。市场机制导致的这种结果是缺乏效率的,因为在数量QP上,社会收益大于社会成本,因此如果生产更多的产品,则社会作为一个整体会变得更好,从而实现帕累托改进。
  在图2—1(2)中,由于负外部性的作用,市场主体的私人成本小于社会成本,导致实际的市场均衡点Ep偏离理想的市场均衡点Es,其后果是实际的均衡价格P,低于理想的均衡价格Ps,同时实际的均衡数量Qp高于理想的均衡数量Qs。市场机制导致的这种结果是缺乏效率的,因为在数量QP上,社会收益小于社会成本,因此如果减少产品的产量,则社会作为一个整体会变得更好,从而实现帕累托改进。
  综上所述,无论是哪种外部性,都表明资源没有实现最优配置,没有达到帕累托最优。外部性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与产权不明晰有关,而对产权的明确界定,市场机制通常无能为力。显然,市场机制在外部性面前失去了或部分失去了自己的作用,市场失灵在所难免。
  二、垄断
  在经济学中,垄断(monopoly)是指一个厂商对某种商品实行完全的或某种程度的控制。对于垄断者所出售的产品,市场上不存在相近的替代品。与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是价格的接受者不同,垄断者是价格的制定者,当然垄断者也不能盲目定价,在定价时必须考虑市场需求状况。垄断形成的原因主要有:
  (一)对关键资源或关键原材料的控制或占有。许多产品1的生产都需要某些关键资源,如果厂商实现了对某种产品生产所需关键资源供给的控制,而其他生产者无法获得这种资源,则其他厂商就无法进入该领域生产同类商品,该厂商就成为该产业的垄断者。
  (二)专利制度。为了保护知识产权,很多国家都制定了专利法,专利法往往规定发明某项制作技术的企业在若干年内享有独家经营的专利权。一旦厂商拥有了生产某种产品的专利权,则该厂商在其专利被保护期内就可能成为这一产业的垄断者。
  (三)规模经济。某些行业的可能始终呈现规模报酬递增的特征。所谓规模报酬递增,是指伴随生产能力扩大引起单位产品成本下降而带来的经济效益。在这些行业中只需要有一家厂商经营就可以满足整个市场的需求,如果有两家或两家以上的厂商生产则平均成本会更高,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这就是自然垄断的情形。
  (四)准入制度。为了保证一个国家的政治安全和经济安全,政府往往授予某个厂商垄断经营某种产品的特许权,从而导致市场垄断。
  此外,市场竞争本身的发展也会导致生产集中,生产集中发展到一定程度,也会自然而然地形成垄断。
  垄断一旦形成,市场就会失去竞争性,从而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有效性受到限制。在完全竞争市场中,资源有效配置的条件是价格等于边际成本,而在垄断条件下,价格高于边际成本,因此资源配置无效率,见图2—2。
  
  在图2—2中,假定有一个垄断者来生产完全竞争产业所有厂商所生产的产品。假定垄断与完全竞争这两种市场面临完全相同的成本曲线,即图中的曲线Mc。图中的曲线AR表示平均收益(即价格),懈表示边际收益。在完全竞争市场下,当价格等于边际成本(即AR与MC相交)时,实现市场均衡,其均衡价格与均衡数量分别为Pc与Qc。在垄断市场下,当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即MR与Mc相交)时,实现市场均衡,其均衡价格与均衡数量分别为Pm与Qm。显然,垄断市场的均衡价格Pm高于完全竞争市场的均衡价格Pc,而其均衡数量Qm低于完全竞争市场的均衡价格Qc。
  综上,在垄断条件下:一方面,消费者支付了较高的价格,却消费了较少的产品数量;另一方面,垄断者虽然实现了利润最大化,但是其生产能力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由此可见,垄断的产生使得资源无法得到最优配置,从而导致市场失灵。
  当然,在某些条件下,垄断也可以带来一些有利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垄断者可以投入雄厚的人力与物力进行科技创新;垄断者往往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有更强的竞争力。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