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10年初级经济师基础知识经济法基础知识资料(2)

http://zige.eol.cn  来源:  作者:来源:考试大  2010-04-19    

财会类 金融类 医药类 建造类

  经济法的本质、特征和基本原则

  考试内容:

  1、经济法的本质

  2、经济法的特征

  3、经济法的基本原则

  要点:

  1、经济法的本质

  (1) 经济法本质的两层含义

  一般意义上的法的社会性和阶级性等;

  经济法具有不同于其他法律部门的性质或属性。

  (2)经济法作为法的一个部门,集中体现为经济法是社会本位法,是由经济的社会化所导致的国家干预、参与经济之法 。

  ① 经济法是平衡协调法

  平衡协调,是指经济法的立法和执法从整个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社会经济利益出发,来调整具体经济关系,协调经济利益关系,以促进、引导或强制实现社会整体目标与个体利益目标的统一。

  ② 经济法是社会本位法

  行政法以行政权力的设置和制约为核心,强调上下隶属的行政关系,可以说是权力本位法;

  民法强调人人生来平等和自由,以个人权利为本位;

  经济法则以社会利益和社会责任为最高准则,立足社会整体,以大多数人的意志和利益为重,属于社会本位法。

  ③ 经济法是系统、综合调整法

  经济法反映经济关系分化与综合两种发展趋势要求,体现法律的统、分调整机制功能的法律部门。

  经济法通过具体制度和规范,分别细致地调整各种经济关系;

  在总体上对经济关系进行系统、综合的调整。

  ④ 经济法是经济民主和经济集中对立统一法

  ⑤ 经济法是以公为主、公私兼顾的法

  按照罗马法的经典界说,规定国家公务的法为公法;规定个人利益的法为私法。而经济法是介于公法和私法之间并对之进行平衡协调的以公为主、公私兼顾的新型的法。

  2、经济法的特征

  (1)经济性

  经济法把经济制度、经济活动的内容和要求直接规定为法律。

  (2)政策性

  经济的法律调整往往以政策先行,并赋予政策以法的效力。

  (3)行政主导性

  经济法是直接调整体现国家意志的经济关系,与政府的管理和参与有密切的关系。经济法在强制性、授权性和法的实现方面均体现着浓重的行政主导性特征。

  (4)综合性

  经济法是公法和私法因素的综合;

  法律调整手段的综合,包括民事、行政、刑事和社会手段等;

  经济法在其调整中体现着统分结合、指导和规制相结合的现代市场精神。

  3、经济法的基本原则

  经济法的基本原则是在经济法的立法和具体适用中应当遵循的准则,是经济法宗旨和本质的具体体现。

  (1)平衡协调原则

  是由经济法的社会性和公私交融性所决定的一项普遍原则,是不同社会制度的经济法所共同遵循的一项主导性原则。

  平衡协调是一种价值体现,经济法既要维持社会范围内的经济秩序,又要保证民法调整范围内的意思自治。只有通过平衡协调,才能创造和维护一个令自由市场机制和民法发挥作用的外部环境。

  (2)维护公平竞争原则

  是经济法反映社会化市场经济内在要求和理念的一项核心的、基础性的原则,不仅直接体现在反垄断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中,还体现在经济法的各项制度如规划和产业政策、财政税收中。

  (3)责权利相统一原则

  在经济法律关系中各管理主体和公有制经营主体所享受和承担的权 ( 力 ) 利、义务和职责必须相一致,不应当有脱节、错位、不平衡等现象存在。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或以公有制为主导的市场经济条件下 , 这是作为经济法灵魂的一项根本性原则。

  例题:

  1、(课后习题)下列关于经济法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经济法是以公为主、公私兼顾的新型的法

  B. 经济法是经济民主和经济集中对立统一法

  C. 经济法的法律调整手段包括民事、行政、刑事和社会手段等

  D. 经济法不是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

  正确答案:D

  2、(课后习题)经济法的特征包括( ) 。

  A. 经济性

  B. 政策性

  C. 行政主导性

  D. 个别性

  E. 综合性

  正确答案:ABCE

  3、(课后习题)经济法的基本原则包括( )。

  A. 平衡协调原则

  B. 维护公平竞争原则

  C. 责权利相统一原则

  D. 平等自愿原则

  E. 诚实信用原则

  正确答案:ABC

 

分享到 更多

收藏此页     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教师资格课程随意学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内容推荐
财会类
eol.cn简介 | 联系方式 | 网站声明 | 京ICP证140769号 | 京ICP备12045350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236号
版权所有 北京中教双元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EOL Corporation
Mail to: webmaster@e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