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人有了CMA,还要扎堆去考CPA吗

优财官网
2017-09-19 22:44
关注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公众号
  每年注册会计师CPA考试季,都有上百万财务人信誓旦旦踏上了“迎娶”CPA的大军。这百万大军里面有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的“大虾”,也有初出茅庐,跃跃欲试的小白,可无论如何,我们还是要静下心来回到初衷的思量,我们所走的路和努力的方向,是否是自己所能承受和希冀得到的?
 
  在正式“迎娶”之前,我们再来打量“CPA”一番:
 
  在中国这一考试见长的国度,CPA的考试难度仍被定义为“变态级”,可想CPA考试难度之大,本身而言难度有三点:1、科目多,书厚。2、考试周期长,学神学霸另算,超级努力的考友也得三年。3、书本超晦涩,试卷就是为通过10%所设。
 
  先来说说科目多,书厚:考试分专业阶段六门考试,综合阶段一门考试。如果只看课本是不用想过的,至少需要搭配一本辅导书,六本书+六本辅导书大约是25cm左右,仅仅是看完这6门需要825个小时。加上听课件,做习题,不算考前模拟,你需要1000+小时可完成专业阶段。
 
  再来看看考试周期长:一般出书是四月份,考试是十月份,中间你有六个月左右的复习准备时间。1000个小时的最保守估计,六个月内,每天不停,是学习5.6个小时,按照2年来通过专业阶段,你最顺利需要三年才能考下这个证来。
 
  最后谈谈书本难啃:书本的难啃程度属于偏难的,虽然都是些会计大牛编的书,但并不代表编书编的好,会有很多晦涩难懂的地方。纵观全书,难点章节是重点章节,不难的章节也是重点章节,厚的是重点章节,薄的也仍然是重点章节。总结一下就是:全书都是重点。
 
  即便你熬过了3年,拿到了这个证,又能怎么样呢?无非两条路可选:一是会计师事务所,对于会计师事务所来讲,工作强度大,小所待遇低,大所工作强度更大。二是企业的会计,但企业工作更需要的是专业知识+工作协调能力,通过CPA只是代表着你的知识过关了,并不代表你就能胜任财务主任或者什么样的岗位。而且上述岗位的平均年薪只有10w+,还是在财务的中低层晃荡!
 
  对于很多财务人来说,是时候抬起头正视一下目前财务领域的趋势,为自己选一个称心又如意的“终身伴侣”了。在这方面,CMA管理会计称得上是绝佳的选择!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回到国家政策上来,问题就会比较清晰了:
 
  2014年11月,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正式出台,开启会计改革与发展的新篇章,2016年6月正式发布了《管理会计基本指引》,标志着管理会计建设从顶层设计正式走向落地实施。
 
  2016年10月财政部又发布了《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将管理会计列为“行业急需紧缺人才”,明确提出“到2020年培养3万名精于理财、善于管理和决策的管理会计人才”的任务目标。至此,管理会计体系建设正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2016年12月,财政部发布了《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第100号——战略管理》等22项管理会计应用指引征求意见稿。
 
  CMA作为“新一代财务管理者的国际财务认证”,国家外专局对其的引入非常契合了中国目前企业转型升级的内在需求和发展阶段,IMA作为一个百年老店,在美国、乃至全球都具有极高的声望,其所推出的CMA证书被公认是全球最权威的管理会计证书,通行全球180多个国家,在财务界与CFA、AICPA并称“三大黄金认证”,是唯一一个由国家正式引进的国际化财务管理认证,得到了财政部、外专局、国资委、工信部等部门的一致推荐。
 
  对于财务从业者来说,获得CMA认证表明持证人具备胜任现代财务管理工作所需的观念、知识、经验和技能,意味着持证人能够为企业提出合理的财务决策方案,并具有切实执行的能力,称得上是2017年新一代财务管理者的标配。
 
  有CMA的阳光道,众多财务人为何偏挤CPA的独木桥呢?在小编看来,更多的可能是惯性使然,CPA在中国财务界占据着多年的“统治”地位,形成了大家普遍对其刮目相看的错觉。
 
  其实面对“互联网+”和财务信息化前所未有的挑战,“新一代财务管理者”正在崛起,他们不同于CPA所代表的的“传统会计”,看重核算和审计能力,“新一代财务管理者”要求财务人“懂财务、会管理、懂业务”,要求更加全面化、系统化和多元化,而CMA正是为此量身打造,对于2017年的财务人来说,擦亮自己的眼睛、把准时代的脉搏,才能够在未来职业发展上战无不胜、一往无前。
 
  申明:本文由CMA培训专家-优财整理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