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CA知识(Knowledge)与技巧(Technique)

2007-02-07 11:17
关注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公众号

  我第一次听说ACCA是在1996年,从财会杂志上看到的介绍,只觉得课程科目太多了,14门,费事,不如考CICPA.

  CICPA 共5门,10%左右的合格率加上单科合格成绩5年有效的规则,使得CICPA考试说难不易,中途放弃者不在少数;而部分锲而不舍的人在回首CICPA考试时甚至当它是噩梦一场。曾经听过一个笑话,说一个应聘者交给HR CICPA 5门科目的单科合格成绩单,到FIN时被拒收,因为这5张成绩单相隔年月久远。

  2002年,我加入了一个香港公司工作,香港由于历史原因在财务、会计处理方面跟英国比较接近,这个公司也就对ACCA资格有些偏好。慢慢发现ACCA也有它的好处 - 10年有效;40%左右的通过率,而且好像中国考生通过率更高;另外,ACCA有免考政策,也不是每个人所有科目都必须考(虽然考试费还是要缴的)。

  2003年12月,我第一次参加ACCA 的考试,4门(2.4, 2.5, 2.6,  3.1),顺利通过;2004年6月,我通过了其余4门(3.3, 3.5, 3.6, 3.7)。 一年的时间,完成了从 student 到  affiliate的过渡,即使剔除运气的成分,也算是效率比较高的。

  因此,审计干部培训中心请我介绍一下学习经验;我刚开始有点为难,因为怎么说考试经验都不够丰富;但最后还是决定勉为其难,将这一年考试过程中的一些心得进行了总结,与大家分享,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作为 ACCA学生,目的无非是学到知识以及通过考试,如果两者都能顺利达到(快速地以高分通过),那是最好不过的;如果不能的话,鉴于英镑的价格,我觉得以通过考试为先(即PASS就好)不失为一个不错的选择,除非你很有时间且不缺钱。所以我以下的建议可能对以业余时间学习的上班考生更为适用。

  1.整体考试进度的安排

  14门课程中,有些比较相关、相近的科目可以考虑同时考,费事过了6个月再回忆一遍(比如说2.6和3.1,都是审计,只是看问题的高度不同)。 另外,有些课程(如2.5,2.6,3.1,3.6)大量涉及到一直处于修改和完善之中的会计准则,如果考试进度比较慢,可能要不停更新记忆中的内容,极易混淆。所以还是那句老话,尽快通过,以一个ACCA会员的身份来后续教育的压力应该要小很多吧。

  2.学习小组

  同一科目的若干考生(三、五个即可)可以组合成所谓的“学习小组”,在遇到问题的时候互相解答,在帮助他人的同时也加强了自己的记忆。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日常事务的增加,能记住一些英文的东西实属不易,要珍惜这种机会。特别是ACCA的官方教材,不论是哪个版本,似乎都难免错误之处,有时候一个简单的印刷串行可以让看书的人头疼大半天!到核心课程阶段,连试题本身的正确与否都见仁见智,重要的是能合理的解释,自己说服不了自己的时候可以问问同学,说不定有豁然开朗的效果。 另外,有条件的,可以团结一、两个已经通过考试的“前辈”,有时一句话可以让人恍然大悟,效果很好。

  3.时间管理

  ACCA考生中相当数量的同学在工作中或多或少都能跟ACCA课本的内容有关联,比如财务报表、财务管理、审计、项目分析、市场战略、金融工具、财务信息系统等等,无论是在工作方法已经系统化的大公司, 还是一切都待完善的小企业,如果在工作时套用一下ACCA课本的知识,分析处理方法上存在差异的原因,都是可以加强记忆的。 工作,考试,家务,娱乐……时间总是不够用的;如果上班忙又没有考试假,那只能利用晚上的时间了;如果碰到财务结账要加班,晚上也没时间看书了。如果下班后做模拟题(过去的考题),8小时上班高度疲劳后的3个小时就只能做一套题而已,而且通常做不完!所以建议在周末状态好时才做整套的模拟题;其余时间,看看课本、摘摘笔记效果可能更佳。 在考场上的时间管理的水平,很大程度上决定考试的成败,这将在下一点讲述。

  4.考试技巧

  将ACCA教材的内容掌握了,你就有了知识,但是只有将知识在考场上发挥得好,才能达到我们通过的目的。 ACCA考试题目分必答题和选答题,普遍来讲,考官不喜欢必答题没做的答卷以及题目数量答得不全的答卷,不同的考官还有更进一步的不同的偏好。所以,学习过程中要熟悉考官的风格,这可从过去的考试答案中仔细分析得出个一二。 一个考生需要完成的题目总计100分,在180分钟(3个小时)内分配。不同的考生习惯不同的答题次序,有的喜欢从前往后答,有的喜欢先易后难,也有的喜欢反着来。无论哪种次序,一是要注意时间控制;二是要与自己的心理素质相适应,有些人一旦答不上来,就开始着急,这样很影响情绪。这两个方面可以在平时做模拟题的时候逐步改善。

  以上方法,大家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使用。有空的时候告诉自己:10个考生中有4个通过的话,我应该是其中1个。中国人向来都是充满智慧的。

  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一个公式: 成功=聪明+勤奋+运气。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