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CMA和CPA考试难度哪个大?先考哪个更好?

http://zige.eol.cn  来源:高顿财经  作者:  2017-07-27    

财会类 金融类 医药类 建造类

  CMA与CPA,两个都是深受国内财务人青睐和推崇的财务认证,具有超高的含金量和实用性,每年都会吸引无数财务人报考。CMA是管理会计,而cpa是财务会计,两种证书哪个取证周期更长呢?首先我们要进行对比一下。

  CPA(中国注册会计师)证书

  证书难度指数:★★★★★

  适合人群:准备在国内从事会计职业的高级人才,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且具有高等专科以上学校毕业学历、或者具有会计或者相关专业中级以上技术职称。

  考试内容:会计、审计、财务成本管理、经济法、税法、风险管理

  点评:注册会计师考试成绩合格,具有2年以上从事独立审计业务工作实践经验的人员,申请且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后,方有权签署审计报告,最终能否顺利获得这个证书,则需要考生下足功夫!

  CMA(美国注册管理会计师)证书

  证书难度指数:★★★★

  适合人群:在中国,凡具有国家教育部认可的大专、本科(要求有学位)、硕士、博士学历之一,即满足报名要求,可参加CMA考试。及企业内部的财务专业人士,尤其是有志于成为CFO的专业人士。

  考试内容:CMA考试只设置了两门考试内容,分别是一门财务报告、规划、绩效与控制,另外一门财务决策,有中英文两种语言可供选择。

  点评:为了响应中国财政部日前正式发布《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了“争取3-5年内,在全国培养出一批管理会计人才,力争通过5-10年左右的努力,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体系基本建成”的总目标,建立了以理论体系、指引体系、人才队伍建设、信息化建设为主体,同时推动管理服务市场发展的“4+1”的有机发展模式,加快管理会计飞速发展和创造财富.

  CMA和CPA都非常难考,但是CMA的取证周期明显要短于CPA,因为它们的考试难度各不同:

  2017年CMA考试难度

  CMA是新一代财务管理者的国际财务认证,知识体系涵盖了财务、管理、业务、市场等内容,培养的是懂财务、懂管理、懂业务。CMA是管理会计,CMA的考试难度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考察侧重点不同

  跟传统财务考试比起来,CMA考试的考察侧重点令考生们很不习惯。传统的财务考试注重对理论知识的记忆和理解,通常考题会变态的难;CMA注重的是对考生的知识广度和实际应用的考察,考生们并不觉得有多难,但是要想通过CMA考试就必须加强理解和实际应用,否则别无它法。对于习惯了应对考试的考生来说,理解和应用无疑是一大挑战。

  其二、题量众多

  CMA跟传统财务考试不一样的地方还在于它题型少、题量多。CMA考试共有两科,但是每科有100道选择题和2道论述题。要想在4个小时的答题时间内做完如此多的题量压力是非常大的,何况还有很多内容是需要通过大量计算才能得出答案的。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唯一的办法就是将知识点融会贯通并提升做题速度,别无他法。

  2017年CPA考试难度

  CPA被誉为中华第一考,因为拥有唯一的签字权而受到财务人的青睐和推崇。CPA每年都能吸引数十万人报考,但是能够取证CPA的人数却越来越少,主要是因为CPA考试难度太大。2017年CPA考试难度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通过率低

  CPA考试通过率是有硬性指标的,大概在10%左右。这样的数据链每年报考CPA人数的增长率都不到。这就是为什么大量CPA考生在花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后却仍然不得不选择放弃的原因。

  其二、科目多

  CPA考试科目共分为两个部分,分别为专业阶段考试的6科和综合阶段考试的1科。6+1门课程的设置虽然不是很多,但是CPA的课本至少都有5、6百页,按照15分钟/页的速度来说,光看完CPA专业阶段考试的课本都需要1000多个小时,分摊到半年的备战时间里,每天至少需要准备3.5个小时的学习时间。CPA科目多、书本厚的因素给考生们带来了非常大的困扰,尤其是对上班族来说。

  对于财务人来说,如果报考CPA,花费个3-5年时间却仍不一定能取证;如果报考CMA,备考得当的话一年之内就可取证,省时又省力,何乐而不为呢?

  关于高顿财经

  高顿作为国内知名的CMA人才培训基地,自2009年以来,就开展管理会计领域合作研究以及相关课程研发,推动管理会计在中国的应用和发展。同时作为美国注册管理会计师IMA协会官方授权机构,蝉联了IMA中国区管理会计贡献大奖,高顿设有国内独家CMA教研团队,与上海财经大学合作成立管理会计研究所,拥有全面、科学的管理会计CMA课程体系。

分享到 更多

收藏此页     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教师资格课程随意学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内容推荐
财会类
eol.cn简介 | 联系方式 | 网站声明 | 京ICP证140769号 | 京ICP备12045350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236号
版权所有 北京中教双元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EOL Corporation
Mail to: webmaster@e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