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北上广”颤抖了,2017年这个城市搞了个大动作!

http://zige.eol.cn  来源:高顿财经  作者:  2017-05-26    

财会类 金融类 医药类 建造类

  毕业季临近,你还在拼命往“北上广”挤么?

  每年的5/6月份,总有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被推上风口浪尖:

  毕业后,究竟是往一线大城市发展,还是回老家,到小城里过个安稳日子?

  按照往年的统计,“北上广”一直是大多数毕业生的[*{6}*],导致北上广的竞争压力不断被加大,节奏也变得越来越快……

  而今年,开始有了一些“不一样”!几个简单粗暴的动作,让不少应届生的“北上广梦”开始动摇。

  2017年2月:武汉提出:力争5年内留下100万大学生。

  2017年3月:武汉推出专项政策,宣布大学生在读期间,可以用个人名义缴存公积金,从而一定程度了解决了毕业后留武汉大学生的“住房问题”。

  2017年4月:武汉成立“招才局”,招才引智被列为“一把手工程”,同时聘请了16名知名企业家为招才顾问和招才大使。

  一场前所未有的“人才争夺战”在武汉一触即发。

  永远在为他人做嫁衣的“武汉”这次动真格了,隔空喊话“北上广”:5年内要留下100万大学生。

  桃李满天下,却总是留不住人才,可谓是“人才生产大市”武汉一直以来的痛点所在。

  拥有79所大学、130万在校大学生,但每年毕业季,留在武汉就业的大学生,却只有1/3左右,颇有种“一直在为他人做嫁衣”的即视感。而据统计,北上广深,是武汉的主要人才流失方向。

  有人说,武汉在一定程度上,牺牲了自己,成全了深圳。

  作为最热的流出方向“武汉——深圳”,深圳源源不断地获得来自武汉的“人才补给”。以深圳最标志性的“华为”为例,甚至流出了这样的说法:华科是华为的娘家,华为是华科的东家。(而华科,也就是华中科技大学,正是位于武汉。)

  也许是痛定思痛,也许是因为武汉如今的基础设备、政策支持已经有了足够保障,给“武汉”的这几个大动作提供了可能。而另一方面,“北上广”不断飙升的房价,也让毕业生开始寻求其他的“可能”。

  眼看着毕业季逐渐临近,应届生们又该何去何从?

  应届生薪资水平不断“攀升”,幸福感却为何“只跌不涨”?

  除了地理位置外,毕业后的起薪,也是应届生关注的重点。根据*7发布的《2017届毕业生就业报告及薪资水平》显示:

  专科应届生起薪2800元,本科生4300元,硕士研究生5900元,博士生7900元。

  所以,你拖后腿了么?

  据调查统计,每个学历段的工资都比上一段增长1500左右,而博士生额外多出了500。但是,这个数字,依旧低于很多人实际的“心理预期”。

  除此之外,还有其他因素影响着应届生就业的“满意度”,例如签约单位和理想单位的“一致度”。其中,女性更甚。这和职场中,“性别歧视”的因素还部分存在脱不了干系。

  不少应届生表示,竞争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了,尤其是所谓的“一线城市”。机会多,但同时难度也在不断加大。有三层毕业生表示已经面试了6家以上的公司,这让“就业难”的呼声更加响亮了。

  史上最难就业季,这些专业前景依旧乐观!

  每年都是“最难就业季”,相信很多人已经认可了这一点。而在越发艰难的就业环境下,不少专业的前景,还是相对乐观的。

  1、计算机网络:薪资高、几乎每行每业都需要;

  2、同声传译:新出的“黑马”,市场缺口巨大;

  3、建筑专业:一直以来的“香饽饽”,尤其是公用建筑、民用建筑方面,机会依旧很多,目前来看,就业前景还是相当不错的;

  4、会计:虽说会计证取消对不少“非专业人士”打击不小,但对于一些已经去高顿报班直面财务转型的CMA、ACCA GBS准持证人来说,机会还是不少的;

  5、金融:关于金融人才的引进政策、鼓励政策,各大城市都在不断推进中,高薪、好就业,依旧是金融人不变的标签;

  6、医学类:随着医疗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更多的工作机遇也随之而来;

  7、机械设计:应届生最为抢手;

  8、财务管理:发展*4的为北京、珠海。

  新的机遇还在不断出现,新的挑战也不曾停止步伐,面对越来越“严峻”的就业环境,试问一句:

  现在的你准备好了么?

  ▎本文作者:温言,高顿财经签约作者,ACCA持证人,留英海归一枚,待过“四大”,混过500强。擅写各类职场故事,从真人、真事中,品味人生百态。本文为原创文章,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高顿。

分享到 更多

收藏此页     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教师资格课程随意学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内容推荐
财会类
eol.cn简介 | 联系方式 | 网站声明 | 京ICP证140769号 | 京ICP备12045350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236号
版权所有 北京中教双元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EOL Corporation
Mail to: webmaster@e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