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会计证取消,CMA将是首选

http://zige.eol.cn  来源:高顿财经  作者:  2017-05-11    

财会类 金融类 医药类 建造类

  3月初财政部的一声令下,会从证就此退出了历史舞台。会从证曾经作为普通大众走向财务道路的跳板,它的取消对财务人有何警示作用呢?

  首先,会从证的取消预示着财务改革的开始

  身处财务领域的人都有一种切身感受,那就是工作压力越来越大,不仅薪资待遇没有变化,而且还随时处于被淘汰的边缘。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因为对于财务领域的深化改革已经开始。据中注协原秘书长丁平准先生的调查显示:我国的财务会计从业人数已经超过2000万,处于严重饱和状态。而随着智能化时代的到来和全球化格局的实现,传统的财务会计越来越不能满足现代企业的发展需要。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就必须进行深化改革。政府部门打算利用3-5年时间培养出一大批管理会计人才,将财务会计从业人数缩减到现在的1/3。

  其次,会从证已取消,财务人要尽早转型

  会从证被取消不是解释,而是刚刚开始,大脚要想不被淘汰,应尽早选择转型。该往哪儿转呢?答案是:管理会计。管理会计得到了我国政府部门的广泛认可和大力发展,肯定是未来的发展蓝海。

  随着智能化时代的到来,各行各业都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它们在快速发展过程中带来了绩效管理、成本提升、风险增大等问题,财务会计对此无能无力,管理会计却能从容应对,这就是为什么政府部门打算利用3-5年时间培养出一大批管理会计人才,将财务会计缩减到现在的1/3的原因。不仅如此,财务主管部门财政部还下发了多道红头文件将管理会计从理论高度实现了向实践落地的过渡,会从证的取消就是第一步。

  CMA是全球知名管理会计认证,也是我国政府部门正式引进的资格认证。CMA被称之为新一代财务管理者的国际财务认证,知识体系包含了财务、管理、业务、市场等诸多方面内容,着力培养的是懂财务、懂管理、懂业务的财务精英。CMA持证者不仅可以解决企业在快速发展过程中解决的问题,还能痛的调查、分析、研究等方式来影响企业的战略决策,直至为企业创造出更大的价值和更多的财富。

  会从证被取消已经是铁定的事实,财务人要想实现升职加薪走向管理层,尽快转型CMA才是王道。

  以下便是关于报考CMA的一些信息,让有意向学习CMA的同学了解一下。

  一、CMA报考条件

  1.持有教育部认可的三年全日制大专毕业证书;

  2.持有教育部认可的学士学位证书;

  3.持有教育部认可的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硕士学位证书、博士研究生毕业证书、博士学位证书;

  4.持有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认证的注册会计师证书(CPA)或国家会计资格评价中心认证的中级或高级会计师证书(中高级会计职称证书)。ACCA的全面合格会员符合CMA学士学位的教育要求。

  CMA工作经验要求

  考生在通过全科考试后,可以在IMA网站上自行下载工作认证表格填写,IMA在审核通过考生的教育认证和工作认证后才会寄发资格证书。

  1.CMA考试成绩保留7年,意味着考生要在7年内完成两年连续的管理会计工作经验认证。

  2.从业经验验证是要看您是否担任过在工作中需要您利用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的原理做出判断的岗位。这样的岗位包括财务分析、预算准备、管理信息系统分析、财务管理、以及政府、财务或行业中的审计、管理咨询、公开会计审计以及与管理会计或者财务管理有关研究、教学或者咨询工作。

  二、CMA考试时间

  英语:

  每年3个考试窗口,每个考试窗口的时间为2个月,分别是:1月/2月,5/6月,9/10月。

  中文:

  每年三个考试日期,依据考生自身的学习情况自己预约考试时间,考试地点,在同一个考试期间,可以选择一科或全科参加考试,科目的考试顺序可以自由选择。

  2017年中文CMA考试将继续纸笔考试的形式,考试日期将安排在2017年4月15日、7月29日和11月11日。

  三、CMA考试形式

  CMA考试形式 CMA英文考试采用计算机考试(闭卷),全球的考试标准是相同的。在中国,北京、上海、广州、哈尔滨、南京、西安、长沙、深圳等地都有考点,考生申请成为美国注册管理会计师协会(IMA)普通会员后,则可申请到自己就近的考点参加考试;

  CMA中文考试采用的是笔试考试,考生也需要预约考试,考生可在中国13个考点参加考试,考生本着就近的原则参加考试。CMA中文考试标准同英文标准一样,只不过语言类型不一样。

分享到 更多

收藏此页     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教师资格课程随意学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内容推荐
财会类
eol.cn简介 | 联系方式 | 网站声明 | 京ICP证140769号 | 京ICP备12045350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236号
版权所有 北京中教双元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EOL Corporation
Mail to: webmaster@e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