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会计证取消!2017年CMA赢来时机

http://zige.eol.cn  来源:高顿财经  作者:  2017-04-06    

财会类 金融类 医药类 建造类

  2017年财政部下达了关于暂缓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通知,导致很多会计人“懵”圈了,一时不知道怎么办?其实高顿财经老师认为,各位不必紧张,传统会计弊端很多,改革在所难免。目前有很多人转型管理会计,同时管理会计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推广,财政部部长楼继伟在讲话中表示:管理会计是未来的大趋势,中国未来十年将是管理会计的时代。

  据权威报告显示:我国财务会计有2000万,处于严重饱和的状态;管理会计则严重缺失,缺口达300万之多。政府部门正打算利用3-5年的时间,培养一批管理会计人才,而财务会计将缩减到现在的1/3。这意味着将有1000万以上的财务会计将面临着失业或者转型的风险,而管理会计将是未来的真正蓝海。以上的资料,说明了管理会计是未来的大势所趋,管理会计人才则是未来的热门职位。

  管理会计之所以能吸引大量的财务人转型,主要是因为它满足了财务人的需求:

  一、无可比拟的高薪:管理会计的知识体系包含了财务、管理、业务、市场等内容,且都能够学以致用。管理会计师能够通过对市场的调查以及对企业各部门、流程的把控来为绩效管理、成本控制、风险评估等内容提供有效的管理,还能通过财务分析、财务管理、财务决策等方式来为企业的战略决策提供支持和帮助,从而为企业创造财富。管理会计师能为企业创造财富,企业自然会给他们高额的薪资待遇。

  二、职业选择的多样性:管理会计内容的实用性充分满足了企业和市场的需要,因此一个优质管理会计师可以担任:会计师、成本会计师、管理会计师、高级会计师、财务分析师、预算分析师、内部审计师、财务经理、财务总监、集团财长、首席财务官(CFO)、首席执行官(CEO)等岗位,从而实现价值的多样性体现,为自己的职业选择提供了多样的可能。

  CMA是全球管理会计第一证,也是我国唯一认可的管理会计认证,能在180多个国家和地区通用。2009年CMA刚引进中国就被财政部、国资委、商务部等16大部门列为了国家重点人才培养计划,也受到了各行各业雇主们的青睐和推崇。

  CMA非常注重理论联系实践的学科,因此它的内容也是财务领域最前沿的。CMA的课程体系主要分成两个板块,分别是 “财务规划、绩效与控制”和“财务决策”两大体系。“财务规划、绩效与控制”板块主要讲述的是预算预测、绩效管理、成本管理、内部控制等内容,旨在让财务人掌握对外的管理内容;“财务决策”板块主要包含财务报表分析、公司财务、决策分析与风险管理、投资决策内容,旨在让财务人掌握对内的管理知识。

  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大家不仅能掌握全面、系统的管理会计知识体系,还能运用财务分析、财务管理、财务决策等内容为企业领导层提供战略支持和依据,从而为企业创造财富。

  1.CMA在全球

  CMA被誉为全球财务管理者的职业典范,国际财会领域的黄金标准,在全球180多个国家,拥有超过70000名会员。同时CMA认证在全球范围内被企业财务高管所广泛认可,85%的美国CFO都具有CMA资格认证。

  2.CMA在中国

  CMA是唯一被中国政府官方引入并认可的国际管理会计认证,同时得到财政部、国资委认可并大力推行。

  谁在推荐CMA?

  “进入互联网时代,管理会计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架起了信息与价值以及战略与绩效的桥梁。更具专业素养的管理会计师成为非常有价值的人才,CMA是培养这些全球管理会计人才的优秀平台。”

  —— 彭家钧,海尔集团管理模式研究院院长

  CMA认证,它测试的还是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领域的专业技能,而我们并不是在测试你的语言能力,所以我们就是不希望是让语言成为一个大家了解管理会计领域知识技能的这样一个障碍。

  ——IMA国际认证,知识整合高级副总裁Dennis Whitney

  CMA实用性很强,考试中学到的知识都能够在工作中得到应用,而且通过在工作中的不断反思和总结,回过头重温知识点,不知不觉中又能产生更深入的理解。

  ——张文飞,CMA,摩托罗拉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高级财务分析师

  高顿作为国内最大CMA人才培训基地,自2009年以来,就开展管理会计领域合作研究以及相关课程研发,推动管理会计在中国的应用和发展。同时作为美国注册管理会计师IMA协会官方授权机构,已经连续8年获CMA“考量”冠军和通过率冠军!蝉联了IMA中国区管理会计贡献大奖,高顿设有国内独家CMA教研团队,与上海财经大学合作成立管理会计研究所,拥有全面、科学的管理会计CMA课程体系。

  申明:本文由高顿CMA编辑团队整理

分享到 更多

收藏此页     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教师资格课程随意学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内容推荐
财会类
eol.cn简介 | 联系方式 | 网站声明 | 京ICP证140769号 | 京ICP备12045350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236号
版权所有 北京中教双元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EOL Corporation
Mail to: webmaster@eol.cn